中國研建小行星防禦系統  或成「拯救地球神器」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21/04/25 22:00

最後更新: 2021/04/25 22:00

分享:

分享:

中國研建小行星防禦系統  或成「拯救地球神器」

西方近年積極探索監察、防禦小行星的技術,以應付地球一旦再遇上天體物質撞擊危機,如今中國亦擬涉足相關科學領域。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周六(25日)在南京一場活動中透露,中國將研究建立抵禦接近地球(近地)的小行星的防禦系統。

張克儉當天在南京舉行的「中國航天日」紀念活動上致詞時表示,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中國航天將論證實施探月工程四期、行星探測工程、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,以及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,拉開新時代探索宇宙的新序章。 

但他沒有就此作出更詳細的闡述。外媒注意到,張克儉提到的「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」,是一種較新說法。

西方已積極研究應對小行星

內地觀察者網報道,「近地小天體調查、防禦與開發問題」其實在2019年6月,已入選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2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。

中國太空站核心艙預定周內升空  航天迎關鍵突破(多圖,有片)

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「祝融號」 下月登陸火星(組圖)

所為小行星,是指天體形成時的裂留物,可小至數公里、但也可巨大至1000公里;目前太陽系已有約95.9萬顆小行星被確認,絕大部份按軌跡運行,對地球沒威脅,但個別近地小行星,卻仍有撞擊地球、造成大災難的可能。

西方針對小行星的研究探測,已有多年歷史。其中,歐洲太空總署​去年簽署一項價值1億5600萬美元的協議,修建一艘太空船,與美國航空航天局共同研究預防一顆小行星衝撞地球的方法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首席研究員龔自正此前指出,中國在小行星防禦領域的研究起步不久,在小行星監測預警、在軌處置等技術方面,與國外差距較大。

小行星撞地球  或引發絕世災難

他呼籲,中國應盡快建立國家級近地小行星防禦協調中心,組織協調小天體監測預警、危害評估、安全防禦和應急處理,牽頭制定中國小天體防禦體系的發展路線圖。

據了解,目前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已經公佈,計劃利用10年左右時間開展近地小行星2016 HO3伴飛探測和採樣返回,並對主帶彗星133P進行繞飛探測。

【航天科技】中國火箭再邁一大步 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一號04組衛星

中國航天2021四大難關 「形勢前所未有嚴峻」

《中國科學:信息科學》今年2月刊發了李海濤、劉建軍、陳少伍等學者的文章《構建我國近地小行星探測雷達系統的需求與技術途徑探討》。

其中提出,中國地處東半球,如果建設近地小行星探測雷達系統,可以與西半球美國的兩部行星雷達形成覆蓋時段上的互補,能夠對有撞擊地球威脅的近地小行星實現連續跟蹤監測,大幅度提高識別和評估的效率。

專家:中國推進一項小行星科研計劃

至於如何應對小行星一旦衝擊地球,科學家的構想包括核爆、動能撞擊、激光燒蝕、離子束牽引、引力拖曳、質量驅動等,破壞小行星的結構或者偏轉小行星的軌道。

新華社則援引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的話說,中國正在推動一項計劃,讓一個太空探索器在一顆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上著陸,蒐集樣品,然後飛回地球釋放一個含有這些樣品的艙體,再繼續飛往另一個彗星進行環繞探索。

中國版穿梭機來也 「可重複使用航天器」返回成功

【嫦娥五號】採集月球樣本任務 航天專家稱有四大難點

葉培建說,這項計劃可能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完成。

路透社又報道,中國近年來將宇宙探索列為一項優先要務,計劃在2045年前完成一項計劃,每年進行幾千次太空飛行,把幾萬噸的物資和乘客送進太空。

責任編輯:鄧國強
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 hket.com中國頻道

跟進【中美角力】新形勢,立即了解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